南京江北新区:解锁基层治理的“法治密码”

时间:2022-10-24来源 : 新华日报作者 : 综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为全国唯一被国务院明确要求践行“法治先行”的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深入践行“法治先行”理念,在基层治理中努力构建“双线融合、一统四化”格局,全面推动党建与法治两条线融合互促,推进治理网格化、网格精细化、服务体系化、管理专业化建设,探索重心下沉、建强末梢的路径,细化最小单元,向基层放权赋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解锁基层治理“法治密码”。

创新举措,法治建设的“多元密码”

“没想到这么快!从申请复议到矛盾争议化解,只用了3天的时间……”申请人严先生难掩欣喜。去年10月,江北新区实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让行政复议速度进一步加快。

在新区持续深化法治领域的改革中,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覆盖全区的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网络体系逐渐形成,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跨域办、网上办等新模式日益普及。自2018年以来,新区综合治理局共办结了150余件行政复议案件,连续五年来所作出的复议决定在后续的行政诉讼中均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获得“零败诉”的成绩。

良法是善治之基。近年来,新区确保重大决策和改革做到于法有据。实践中,新区还通过一村一法律顾问、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基层联系平台,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出现的堵点痛点,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规规章,以高质量立法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彰显“良法之力”。

2020年6月,江北新区街道城市治理一体化平台上线,该平台覆盖全区7个街道所有综合网格,使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域”。除了科技赋能社会治理之外,新区还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苏解纷”非诉辅助系统“小法管家”+“风险智能评估”建设,让大事小事就地化解,实现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

基层依法治理动力活力不断激发和释放,因2021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表现突出,新区党工委依法治区办获评“2021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共治共享,为民利民的“服务密码”

来自江北新区公安分局卸甲甸派出所的邓成军有了一个新身份——大厂街道湖滨社区9号网格政法网格员。自成为政法网格员以来,他到网格巡查成常态,调解纠纷矛盾、开展反诈宣传、风险排查、民生保障等。

基层工作面广量大,法治力量分散、责任边界不清、管辖范围大小不均等现实情况往往造成“管不过来”困境。如何破解?下放事权,让看得见的管得着。

新区综合治理局紧抓街道体制机制改革这一契机,创新打造“1+3+N”全要素网格组团式服务,推动资源力量向一线倾斜,实现了从条线分治到组团协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将党建服务点设在网格,让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以专职网格员、社区民警(辅警)、综合执法队员为三大基本构成单元的网格组团相互协作,有效延伸触角,形成法治合力;政法网格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N”方资源力量编入网格,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

重心下移优化治理结构,其中一个显著改变就是把治理“长线”切分为多段治理“短线”、变“治理末梢”为“治理靶心”。突出“微、强、精”,江北新区全面实施“精网微格”工程,不断提升网格的承载力。网格“瘦”了,力量却更大了。目前新区85个社区已全面推动“精网微格”工程的落实,为居民全面提供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纠纷调解等。

队伍升级,法治新区的“建设密码”

法治是凝聚社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江北新区坚持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先导,形成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就近寻找组织化解纠纷的社会氛围和法治环境。居民发生矛盾,政法网格员主动介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法律明白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呼声;涵养文明家风,“彩虹系”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将家事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基层,切实稳固家庭这个“社会细胞”。

2022年,平顶山法治讲堂落成,讲堂设在平顶山公园,这里是居民休闲的理想场所,而将普法手段融入景观设计当中,让法治元素与文化元素等融为一体,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律活动,使得法治更加贴近基层。像这样的法治文化阵地,在新区不一而足。民法典主题广场、法律桥等,充分彰显江北地域特色和法治文化个性。

普法是重要一环。江北新区充分发挥955名专职网格员、1477名兼职网格员、1321名综合执法网格员、2126名“法律明白人”普法力量,实现管到格、落到户,联管联治、共同普法。

推动普法与法治建设进一步向群众生活聚焦,新区综合治理局搭建平台,发动各方“登台唱戏”,形成了“扬子普法小剧场”“法治带头人”“援法议事”“民主法治村”等系列品牌。每一项创新的背后,都是新区推动基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有力实践。

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区全周期动态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得以强化,“一体化、大综合”的治理体系逐渐形成,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单部门内循环模式。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平安新区”成为各方共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法治新区厚积“平安之势”。

(责任编辑:梁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