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锚定一流 风鹏正举

时间:2022-10-24来源 : 济南日报作者 : 韩霄鹏

这里,战略机遇叠加,产业基础雄厚,创新活力迸发;这里,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区叠加”,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这里是总面积291平方公里的济南高新区。  

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十年来,济南高新区在“走在前”中展现新作为:地区生产总值由444.2亿元跃升至1510.3亿元,连续跨越三个500亿关口,经济总量增长2.4倍,年均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5.53亿元增长到148亿元,翻了两番多,财政收入增幅自2017年起连续五年在全市收入过百亿区中位居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十年年均增长16.7%;服务业增加值由180亿元增长至769.6亿元,年均增长17.5%;金融业增加值由7.8亿元增加到95.76亿元,年均增速28.5%;各类金融机构由68家跃升至637家,十年增长8.3倍;集聚上市挂牌企业121家,数量稳居全市首位。

十年来,济南高新区科学决策、奋勇开拓、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支撑

发展动能日益强劲

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助力我国扩大在空间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新一代8K编码器“视耀T1+5G”正式推出,系世界首台成功集合超高清实时硬件编码功能与最新5G通信传输于一体的全球最小超高清实时编码器;国内首款基于云架构的高端三维CAD平台CrownCAD发布,为中国高端制造实现安全自主奠定基础……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济南高新区聚力做强科技载体,加速构建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中科院电工所等10家“中科系”院所相继落户,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实施“廊”“谷”联动,布局建设世界透明质酸谷、药谷、中国算谷、国际激光谷、量子谷等一批科研创新载体,承接科技项目落地;引进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山东航天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省级研发机构总数达到274家。  

济南高新区现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100多家,数量位居全省开发区首位;高新技术企业1600多家,占全市总量超三分之一、全省近十分之一,预计今年将突破2000家;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392家、“专精特新”企业771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荣获2021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先进县(区)综合评价第一。

全区R&D占GDP比重达到6.19%;今年1-9月,济南高新区累计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46.55亿元,同比增长31.16%,占全市比重38.44%,在济南市各区县及功能区中位居第一;培育各类人才33.6万人;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由306人增至2059人,十年增长5.7倍;院士工作站由5家增至34家,十年增长5.8倍;先后荣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十余块国家级引才引智金字招牌。

“产业立区”风帆高举

主导产业气势如虹  

10月7日21时1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完成试验卫星发射任务,即将启动工作卫星发射。该系统将对中国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性能增强,实现全球厘米级实时动态快速导航定位。

不足两年时间,以高新区为主要载体,济南完成商业航天“通、导、遥”三大类卫星的升空,还有一揽子卫星发射项目在快速推进中。  

用科学技术的力量驱动产业化发展,是国家建立高新区的初心。济南高新区注重“双链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引项目、强产业、育生态,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千亿级产业规模,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全区产业规模达3200亿元,集聚核心企业3000余家。全省首个8英寸高功率芯片在高新区通线,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在高新区面世;加快国家大数据产业基地、中国算谷等项目建设,推动比亚迪半导体等重点项目生产纳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高地;以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的济南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9月5日,济南高新区获批国家首批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全区产业规模达1600亿元,连续四年位列全国高新区前5强,集聚企业4000余家。依托华熙生物、福瑞达生物医药等企业,高新区成为全球最大玻尿酸生产基地;建成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公共技术平台;聚集齐鲁制药等一批代表企业。食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监管服务大平台、透明质酸谷、扁鹊康养生态谷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银丰、磐升等细胞产业全链条延伸拓展,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不断丰富。

智能制造产业方面,全区产业规模达1850亿元,集聚企业2000余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比亚迪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临工重机新能源矿山成套设备数字化工厂项目开工,做强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配套产业,提升交通及工程机械产业能级;大族激光、宏石激光等龙头企业签约入驻,加上原有的邦德激光、森峰科技和金威刻科技等重点企业,中国北方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效明显。  

激发“新活力”

“五区叠加”优势明显

9月22日上午,随着汉峪金谷云泰中心项目A号楼负一层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项目正式冲出正负零。该项目是科创金融总部企业集聚地汉峪金谷A区的升级版,将打造片区产业发展新高地、人才聚集新地标、科创金融新引擎。9月30日,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两栋超高层封顶,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该项目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专业园区,是中央科创区(CTD)核心产业基地。未来,该项目将引入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3个,聚集大数据相关企业超过500家,实现大数据交易规模150亿元、相关大数据产业产值500亿元。  

一个个日新月异的重点项目,成为高新区发展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

8月24日,某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孟女士来到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这是山东首张多肉种子企业办理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8月28日,临工重机新能源矿山成套设备数字化工厂项目“多证连发”,企业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该项目占地198亩,总投资近7.5亿元。“我们这个项目的设计单位在合肥市,对接设计方案、办理施工手续要两地跑,本以为得跑两个月,生怕赶不上开工节点。现在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太赞了!”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说。

从多肉种子这样的“小众”领域,到临工重机这样的大型项目,各类型企业在高新区都能享受到快速成长的“阳光雨露”。企业对高新区的青睐由来已久,他们最看重的,是这里良好的产业生态。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发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区叠加”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国首创“一箱双链”模式,群众办事提交材料平均减少60%以上;落实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企业开办环节优化50%,办理时间缩短80%。今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总量达12.4万户,新增企业1.1万户,总量达7.8万户。2021年全年新增上规入库企业342家,数量居全市前列,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还有另外一块招牌——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济南片区累计推出65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形成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键确认制”、出口备案单证无纸化等265个创新案例和成果,其中19项首创性成果被有关国家部委认可,31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济南高新区抓平台、增业态、促开放,努力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走在前。高新区进出口总量连续七年领跑全市,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实现30.0%以上增长。2021年,济南高新区进出口总额实现1029.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47.4亿元,占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的40%。

高新区发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要素保障优势,依托综合保税区、中德企业合作区、中欧装备制造小镇等产业载体,做强山东太古、翔宇航空、比亚迪半导体等引领性项目,助力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2021年,全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00个、合同外资26.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0.2亿美元,增长18.8%,企业数、合同外资额、实际到资均居全市首位。  

风雨兼程又十载,产业新城展新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力军、主阵地,济南高新区优势持续累积、战略叠加汇聚、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要素聚集的“磁场”、投资兴业的“宝地”。着眼未来,高新区将着力加快“四高”建设,打造高科技创新策源地,聚焦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落地一批大科学装置,形成一批前沿技术成果,策动一批未来产业,让高新区在全球科学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力争用六至七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高新”,基本建立起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门户,依托自贸区改革开放“试验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外资企业、外国领事机构、国际商会入济落户“首选地”,依托双综保区“强载体”,建好高端开放平台,依托国际空港、中欧班列等打造现代开放枢纽;打造高活力品质生活区,让高精尖人才“聚在高新”,让城市环境“美在高新”,让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乐在高新”。

(责任编辑:梁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