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炬高新区:引智有道聚才成林 打造国际化人才引力场

时间:2022-10-17来源 : 人民网作者 : 陈磊 管轩 刘清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定位,以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为契机,“一盘棋”深入推进产业平台国际化、引才渠道国际化、人才服务国际化,大力提升人才发展国际化水平。

一个个重磅文件、一项项有力措施、一次次改革创新,逐渐构建起了人才资源汇聚、人才活力迸发、人才工作联动的良好局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成绩单”。目前,高新区拥有常驻外籍人才1300多名,台湾特聘专家专才近200名。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厦门,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在成为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推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发展“加速度”

人才、产业双链融合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作为厦门产业人才的聚集地,一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服务企业需求,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智力支持。

当前,厦门加快构建“4+4+6”现代产业体系,火炬高新区一如既往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招大引强,持续壮大平板显示、电力电器、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厦门重点布局产业,推动天马8.6代面板、中创新航三期、宁德时代、海辰储能、时代电服等20个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总投资达1246亿元。

平板显示产业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三十年发展历程中的一张金名片,产业规模超千亿。厦门火炬高新区电子信息(光电显示)产业示范基地连续3年获得“五星”评价,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拥有天马、友达、冠捷等多家百亿元级龙头企业。近年来,火炬高新区紧抓下一代新型显示产业机遇,持续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水平,加大强链、补链、延链力度,平板显示产业呈现出加速集聚、提质增效的良好势头。上个月,总投资330亿元的天马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开工,专精于中小显示领域,将助力厦门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高地。今年,全球第二大玻璃基板制造商——日本电气硝子也继续在厦增资扩产,电气硝子五期项目总投资5.7亿元,拟于2023年投产,将建成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加工厂。

搭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厦门软件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也获得“四星”评价,培育出美图秀秀、美亚柏科、吉比特、美柚等诸多中外驰名企业。园区形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与行业应用、移动互联五大行业细分领域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多家企业包揽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亿联网络SIP话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美亚柏科是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龙头企业、网络空间安全及大数据信息化方便的专家,位居国内新标准社保卡发行量前列的易联众……为海内外科技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实现产业集群带动人才集聚。火炬高新区发展龙头企业,集聚了一大批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高新区内746名“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超八成分布在天马微电子、联芯、三安、冠捷等龙头企业;817名“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超六成集中在美亚柏科、网宿科技、4399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韫茂科技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一家先进高端装备公司。“厦门有非常好的LED、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三安、瀚天天成、乾照光电、士兰微、时代新能源、中航创新等一流企业集聚,而公司正好是做高端制造装备,所以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发展机遇。”厦门韫茂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王韫宇这样分享自己从国外回到厦门的创业初衷。他说:“火炬高新区从公司的注册、找场地、找资金,到对接产业链上下游,都给了我们很大助力。”

围绕龙头企业强链补链,提升国内外产业竞争力,进而吸引一批产业人才来厦兴业。以宁德时代、海辰锂电为龙头,积极拓展引进杰瑞、恩捷、中科华联等配套项目,及福建巨电、通敏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今年“9·8”投洽会期间,厦门火炬高新区推动15个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超168亿。其中,锂电池隔膜领域的全球行业龙头——恩捷股份投资52亿元,用于恩捷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项目16条锂电池隔膜基膜与涂布分切生产线的建设,建成后将为厦门布局新能源产业集群再添动力。

广发“英雄帖”

创新多元招引形式

“参加‘春晖杯’大赛是我走上创业路的一个契机,赛后的对接活动更是推动回国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厦门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龙晖,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A萌郎”。2015年,还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张龙晖,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

赢得“春晖杯”大赛优胜奖后,张龙晖参加了赛后的对接活动,受邀去了深圳、杭州、宁波等国内多个城市考察。“回来以后,我发现国内求才若渴,故乡的‘开放包容’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创业氛围非常好,就坚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

2017年,张龙晖回国创业,选择落脚故乡厦门,在火炬高新区创立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在火炬高新区和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公司入选了国家及省市重点人才计划,火炬高新区还在场租、税收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帮助企业度过了艰难的初创期。同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办,张龙晖带领团队开发了全国首个专利可视化智能导航平台,在金砖会议期间吸引了多国领导人驻足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火炬高新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样吸引了张龙晖的爱人奚丹。2020年,奚丹通过“春晖杯”大赛入围后,也回到国内,在火炬高新区创办了厦门康养谷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了高新区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

如今,夫妻俩的创业故事在火炬高新区传为一段佳话,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以“赛”引才,深挖科技人才“蓄水池”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举办“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春晖杯”留学人员项目厦门行等多场海外人才交流活动,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广发“英雄帖”,吸引带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扎根高新区。

人才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招才引才渠道不断拓宽。在“2022厦门人才服务月”上,火炬高新区组织科华数据、三安光电、亿联网络等园区重点企业参加了厦门留学人才专场招聘交流会。会上,企业代表与留学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170余名留学人才互动交流。据初步统计,园区企业线上线下对接人才达700人次,收到留学人才简历超300份。

“厦门工业半导体研究院集聚高端研发人才30多名,有超过四分之一是来自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以及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及团队。”高校和研究院所也成为厦门火炬高新区招才引智的“合伙人”。依托落地园区的清华海峡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厦门分所、厦门半导体工研院、西安交大技术转移中心等近20个重点研发平台,火炬高新区先后引进了上百名国内外高端研发人才和数十个技术专家团队。

吸引人才,让人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创造,火炬高新区还拿出满满诚意。针对海外留学人才项目、“春晖杯”获奖项目、海外创业大赛项目等,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补助和三年最高400平方米场租优惠。目前,累计引进留学人才创办企业超600家,其中90%以上的留学人才为硕士以上学历,园区落户的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超六成有海外留学经历。

服务“全方位”

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千方百计扶企“上马”、创造人才发展空间,益企发展的大事“一帮到底”;工作许可代办、外语翻译志愿者服务……关键“小事”的服务“一站供给”。厦门火炬高新区为人才创新创业打开“绿色通道”,夯实服务基础,注能“人才兴业”。

把人才“引进来”,干事创业的发展舞台是人才聚集的“强磁场”。早在2002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就创立了全省首个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007年,投入近3亿元建设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定向服务台湾人才创业,打造全维度对台特色培育(孵化)链条,累计引进涉台项目、孵化台资企业100多家,目前在孵台企50余家,创业就业台胞130多人。

把人才“引进来”,用好政策杠杆“撬动”人才资源。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推动下,厦门出台了全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法规出台以来,先后有近600名海外留学人员来厦创业,90%落户到了高新区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近七成已成长为国家、省、市级高层次创业人才。

人才“引进来”是基础,“留厦来”更是关键。火炬高新区厚植创新创业和人才成长的“沃土”,加快构建高品质、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

打通外籍人才落地的堵点、痛点,“一站式”联办靠前服务,打造“外国人才来厦第一站”。火炬高新区会同市科技局、市公安局联合打造了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移民事务服务站,“双站”合力,落地产业园区,这在全省范围内尚属首创。为在厦外籍人才安心生活和创新创业提供温馨保障的同时,推进外籍人才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评价政策试点工作,持续扩展外籍科技特派员“智囊团”作用,今年6月,“海外人才之家”入选首批“市级人才服务驿站”建设单位,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工作还受到科技部表扬。

为园区企业和海内外人才提供专业、高效、多元的人力资源服务,火炬高新区对标“国家水准”打造专业园区,建设厦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涵盖赋能发展、校企合作、政策服务、人才供需四大平台。目前,已有众拓达、中科智业、友达智汇等30余家知名人力资源企业入驻。

围绕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厦门火炬高新区先后创办创业中心、厦门海峡科创、厦门软投公司等3个国家级优秀(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创业直投、母基金、投融资服务共同构成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总体孵化实力稳居全国前十。同时,建成石墨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海洋等4个专业孵化器,形成了“一个专业领域、一个运营公司、一支服务队伍”的专业孵化运营模式。

人才走进厦门火炬高新区,不仅需要创业上的有力辅助,还需要继续成长的空间。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立全国高新区首个非学历产业教育平台——厦门火炬大学堂,与知名导师基石学员、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还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同翔高新城、软件园三期共建福建省首批试点两个省级职业技能提升中心,推进“产教融合专项行动”,积聚高端优质资源,加强产业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筑得金巢引凤来。良好的人才生态,令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集聚的“链式效应”愈加凸显,以“才”引才,更加精准。园区企业烯成科技的蔡伟伟博士,就先后为火炬高新区引进了全磊光电、傅里叶电子、紫硅半导体、肖克利能源等一批高层次留学人才企业。

聚力“金砖+”

搭建国际交流舞台

朝中心聚焦,为大局助力。2021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把握金砖机遇,做好人才“引育留”大文章,为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储备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生力军”。

海纳百川,筑巢兴业。金砖未来创新园(软件园三期)、金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同翔高新城)、金砖智能制造孵化中心(新科广场)、金砖数字经济孵化中心(软一北片区)、金砖数字经济产业基地(软三西片区)……锚定金砖合作的新时代坐标,火炬高新区加速培育高层次人才聚集载体,推动引才量质提升。

聚焦需求,精准引才。在火炬高新区举办的2022厦门市“金砖+”留学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上,来自13个国家的72名留学人才携带项目报名参会,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硬件和制造、物联网技术等厦门市急需紧缺和重点发展行业领域,40多家孵化器、风投、高校科研院所、“三高”企业等企事业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留学人才开展对接洽谈,现场达成初步意向23项。

创新机制,育才成长。厦门火炬高新区与厦门市金砖办、集美区共建金砖未来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全力促成在厦常态化开展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厦永久落地金砖未来技能训练基地,瞄准国际化人才在厦落地生根,为厦门的发展挖掘、培养适应“金砖+”发展的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国际化人才。助力“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成立Watson build创新中心,去年11月以来,共为50名“金砖+”国家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及企业员工进行了中心数据工程师专项培训,还通过录制英文版视频、组建学习交流群、线上解答问题等方式,助力学员学习,学员累计考取课程证书近200个。

(责任编辑:梁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