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高新区:强势崛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时间:2022-10-09来源 : 新华日报作者 : 佚名

9月29日下午,丹阳高新区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18个新项目签约,涵盖高端智能装备、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载体等多个领域。本次签约将进一步优化高新区产业升级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加快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我们将以最大的热忱、最优的政策、最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和护航企业发展,争取让投资项目尽快结出丰硕成果。”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说。

今年以来,面对超预期的压力和挑战,丹阳高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镇江和丹阳市委工作部署要求,克难奋进、顶压前行,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以产业强市为发力点

经济质态实现新提升

今年以来,丹阳高新区奋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87亿元,同比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56063万元,同比增长26.41%;制造业投资4.93亿元,体量和后劲稳步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抓牢重大项目“硬支撑”,上半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34.33亿元;12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1个开工在建,开工率91.7%。激发创新驱动原动力,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48项、高新技术企业22家,创新创业氛围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和原动力,面对当前宏观环境深刻变革,丹阳高新区立足长远解决好发展动力转换问题,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加快科创载体建设,围绕科技小镇二期开发,借力社会资本破解资金压力,提高园区市场化运作水平。

狠抓项目招引建设。持续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引进一批懂金融、懂规划、懂产业、懂招商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招商引资的实效。提升招商选资精准度,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2+1”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的“葡萄串”效应。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的服务理念,做好项目全流程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聚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智改数转”步伐,以转型升级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好优质企业培育,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瞪羚和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壮大科技成长性企业规模。坚持以亩均论英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通过“腾笼换鸟”优化产业结构,释放存量红利。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用“金牌服务”擦亮“金字招牌”,用“权力瘦身”推进“市场健身”,用“法治常态”优化“营商生态”。通过机制创新、流程再造,加快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到“土地等项目”、从“产业等空间”到“空间等产业”的重大转变。对已经签约的项目,做好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跟踪保障,以政务服务的“跑步前进”,实现项目建设的“疾驰快进”。

以美丽丹阳为突破点

城乡面貌焕发新气象

城乡面貌是综合实力的展示窗口,城乡建设是拉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城乡大地更是百姓生活的美好家园。今年以来,丹阳高新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华南路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高品质推进,怡景路、华西路雨污水管网整治有序进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彩虹湾商业综合体、邻里中心、体育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南部新城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乡村建设有力推进。2个镇江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项目、2个丹阳市级美丽宜居村庄项目全面启动,花园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火热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展示馆主体即将竣工。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对“散乱污”企业(作坊)重拳出击,多措并举提升城北护城河水体水质。

围绕美丽丹阳建设要求,丹阳高新区坚持点上有突破、面上有提升,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老城区突出有机更新,抓好老旧小区质效管理,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人性化关怀、人文化气息,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新城区彰显生机活力,科学统筹好产业与城市的居住、商业配套、公共服务等相关布局,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增强南部新城支撑力,系统化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区域生态,努力建设引领高品质生活的示范样板。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建设一处、带动一片。统筹园区道路建设,打通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断头路、瓶颈路,加快形成内联外畅的路网格局。系统化推进管网建设、杆线迁移等工作,不断拉开发展框架,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突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继续开展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推进零星地块整并和空间置换腾挪,提高耕地质量和连片度,提升各类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能力。强化镇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庄整合撤并,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统筹布局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提高资源利用节约集约水平。

深化环境综合整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做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乡面貌、美化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日常检查和整改督查,确保常态长效,真正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以民生改善为落脚点

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民心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今年以来,丹阳高新区有序推进重点民生工程,中医院迁建项目工程总量过半,高新区小学、幼儿园即将完成装修。3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文明银行”积分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宜安物业全面接管255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摸排救助特殊困难群体2124人,规范化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社会大救助体系日趋完善。落细落实稳就业举措,成功举办“心连心2022”人才需求大型专场招聘会,新增城镇就业1326人,登记失业率稳控在2.2%以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出台《网格化社会治理实施意见》,加快构建“四级”网格,持续擦亮“网格+”服务品牌,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真下真察真解难,扎实开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群众76080户共190803人,梳理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44个。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丹阳高新区通过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全力谋民生之利。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构建起覆盖全区、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加快推进高新区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交付使用,规划建设好高新区实验初中,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紧跟“健康丹阳”建设步伐,全力推进中医院异地新建,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以领航领办、专题推进等形式,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奋力解民生之忧。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性就业和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和指导工作,通过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就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加大对失地农民、城乡居民以及企业、职工社保宣传、督查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救助帮扶方面,统筹政府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稳步提高救助标准,以常态化、精准化的扶贫帮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有力固民生之本。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工作链、责任链,确保防得住、守得牢。如履薄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加快智慧消防推广运用,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筑牢安全生产的屏障。健全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四级网格的治理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丹阳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园区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