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开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时间:2022-09-26来源 : 大众日报作者 : 王婷婷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济宁经开区”)聚焦产业立区、制造强区、特色兴区,以作风建设打头开路,以锐意创新克难攻坚,发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守牢发展“一排底线”,围绕既定目标,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真格措施,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打造济宁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今年以来,济宁经开区产业提速提效,“1+2”产业快速壮大,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62家。在今年上半年济宁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济宁经开区位居全市第四,6项重点监测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市前三。

项目崛起,动能蓄势

智能制造产业园16.9万平方米研发加速区建成,落地科研创新机构10余家,产业转化区一期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已入驻中北润良新能源10GWh动力电池项目、中亿烯创石墨烯新材料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项目、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项目、高速激光熔覆项目等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10余个;二期31.5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入驻智佳AI、中科富能、神力索具、乾钢金属等大型企业,其中智佳AI已完成厂房装修,乾钢金属已试产。

节能环保产业园一期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入驻菲特环保STC环保无泥处置系统、美天为华工业废气及污水处理设备等12个节能环保项目。  

医疗装备产业园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完成,招引项目9个,其中中科润康、熙泓液压刀柄等项目已进场装修,汇聚医美、施莱恩等项目正在设计规划方案,重点在谈项目12个。

仲秋时节,济宁经开区各大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座座现代产业园的相继落成,刷新着新动能驱动下的发展新速度。标准厂房的投入使用,不仅缩短了项目投产周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更是增强了企业活力,加快产业集群集聚,让园区经济快速崛起。  

今年以来,济宁经开区把制造强区作为“一号战略”,把助企攀登作为“一号工程”,把制造强区指挥部作为“一号指挥部”,调整设立7个工作专班,实现实体化运作、专业人干专业事,提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幼苗培育、助企攀登、升规纳统全流程服务。实行区级领导带队一线工作法,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大走访、大调研、解难题活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

制造强区指挥部在济宁市首创开发“惠企政策大数据平台”,实现“企业找政策”“政策找企业”的可视化操作和双向快速匹配。推进政策专员企业包保服务,利用数据平台比对适合企业的政策后,通过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指导完成政策申报,线上接单、线下对接、即时服务。开发惠企政策企业客户端,各企业可通过电脑客户端或手机小程序操作完成惠企政策的申领。探索开发“政策申报、落实的动态库”,各类政策不断更新、一企一档定期管理统计分析,形成大数据中心。今年以来共为1414家企业落实各级政策补贴6.89亿元。  

济宁经开区还成立重中之重项目推进专班,加快推进56个重点项目,集中突破神力索具、中科泰阳等7个重中之重项目。针对影响项目正常建设的土地、资金、手续办理等难题,建立书记现场办公制度,实施“逐企会诊”、集中研究解决,帮助中北锂电、宏远钢构等公司解决土地、消防等问题,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济宁经开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个,推进乾钢绿色高性能金属制造、煤田地质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等10个项目投产试产,推动中科富能太阳能光伏组件、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11个项目加快建设和设备到位,推进汇聚医美、天弘重工、施莱恩骨科固定支具等新项目尽快落地。

人才先行,创新涌动

从中科泰阳研制出的高透光、全色系彩色镀膜技术,指标透光率超国际同行;到中科伺易研发的25法兰拇指电机,性能指标对标日本安川,填补国内空白;再到中科中美激光熔覆成套设备赴省产研院参加“检阅”,得到“大国重器”的赞誉……济宁经开区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深耕产才融合发展之路,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济宁经开区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探索构建政策链、培养链、平台链、服务链等“四链合一”人才工作机制,聚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济宁中科先进技术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中心)、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等特色载体,打造人才引领发展先行区。

“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我们通过搭建人才需求发布、用工余缺调剂、技术揭榜挂帅等平台,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济宁经开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张婷介绍,他们创新打造人才共享大数据服务平台,把人才信息、企业需求、产学研合作等通过直观、动态的形式予以展示,方便人才求职、企业招聘人才。与省、市产研院深度合作,吸引高科技人才带“种子项目”入驻,搭建起“政府、园区、产研院”三方合作机制。  

济宁经开区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上线运行“人才政策宣传落实服务平台”,打通工商注册、社保缴纳等系统间数据壁垒,通过交叉对比,形成可纳入享受政策支持范围人才名单,安排政策服务专员逐个对接。动态掌握企业引才诉求,绘制“人才地图”,实现共享用工和用工余缺调剂,帮助引进各类人才522人,为10家企业配备了科技副总。

创新创业载体是成就人才事业的舞台。济宁经开区专门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引进高科技产业化项目、高层次人才团队。同时,设立了2亿元投资基金,构建完善的产业培育孵化体系。目前已引进15个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高科技产业项目,去年以来,获评9个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获奖等项目。  

济宁经开区还鼓励企业建设更高能级的人才平台,去年以来,先后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创新平台,带动10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对新获批的省级以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资助。

人才竞争的关键,实质上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济宁经开区不断优化人才生态,与市人社局联合打造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布局核心功能区、发展配套区和产业转化区。目前已建成核心功能区圣祥小镇,在发展配套区陆续投入使用了邻里共享中心、人才公寓等设施,在产业转化区建成了4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落成了中科北大新能源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园,逐步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生产厂房”的全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济宁经开区开展“上门服务·助才帮企”活动,推行“1+1+N”包保服务,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与市场化机构专业服务人员共同组成的人才专员制度,目前已为10个重点人才项目提供“一对一”管家服务。

“经心服务”,助力发展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在济宁经开区投资建设的山东省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项目,被济宁经开区列入“三重”工作项目。获知信息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张旭带领审批处室人员,会同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人员组成“经心服务”小组,主动与招商引资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对接,告知项目审批办理流程以及办理立项、施工许可等事项所需的材料、样表,并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代办,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说到底是一个以心换心的过程。我们以‘经心服务’换取企业的获得感,让企业建立发展信心,这就是一种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张旭介绍,2020年以来,济宁经开区精心打造“经心服务”党建品牌和营商环境品牌,通过组建“经心服务”联盟、“经心服务”小组、“肩并肩”帮办、“信用审批”改革等方式,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济宁经开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和帮办代办服务,组建帮办代办办公室,设立导办帮办服务专区,诠释了“办事不求人”的理念。各窗口落实首问负责制,提供惠企政策宣传和“一次办好”服务,为诚信主体提供“告知承诺+容缺办理”服务。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变“依申请服务”为“主动服务”,集中最强审批力量,为区“三重”工作项目提供最优服务。由局领导带队,带领审批处室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组成3个“经心服务”小组,与全区各“三重”工作项目的建设单位、提报单位进行了主动对接,逐个项目了解目前进展情况和项目建设手续办理需求,安排对口业务骨干进行包保,做到1个项目1支审批服务团队,全面参与“三重”项目从招商引资到工程验收各环节工作。  

与此同时,“经心服务”联盟内部建立了服务对象诉求响应工作机制,按照首问负责的原则,强化了各联盟单位间的协作配合。对属于首接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由首接部门及时解答或办理,并报联盟办公室备案;对属于其他部门单位职能的问题,首接部门直接转办,由职能部门及时解答或办理,并报联盟办公室备案;对职责隶属不清楚的,首接部门立即报联盟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职责分工进行交办,交办部门负责及时解答或办理。通过建立闭环式流转链条,做到了有问有答、有理有据、有求必应。

(责任编辑:园区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