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绿色低碳发展势头强劲

时间:2022-09-09来源 : 大众日报作者 : 赵国陆 申红

济钢旧址建起了占地780亩的中央森林公园,绿地率高达86%。

全国首个“量子治霾”监测网在济南组建运行,“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大气环境;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水质指数连续7个月全省第一;作为全省唯一国家低碳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双试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成果显著……9月初,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启动2022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共建清洁美丽济南”为主题,实地探访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新变化。

科技改善“气质”

在济南高新区一座楼的楼顶,两台基于量子探测技术的光量子雷达正在运行,每8分钟转一圈,实时监测半径6公里范围以内的大气颗粒物。“这种激光雷达发射近红外光,收集大气中颗粒物的背向散射信号,利用高灵敏度的量子探测器来捕捉,就能准确获取监测区域内的PM2.5、PM10等污染物的分布,结合风向和风速就能快速锁定污染源。”山东国耀量子雷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申屠国樑表示,该技术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和武汉大学窦贤康院士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将量子探测技术与激光雷达技术相结合,准确率稳定在95%以上。光量子雷达只需要5至8分钟就可以绘制一张360度的“大气污染地图”,而传统激光雷达需要1小时,这种快速“抓捕”能力就可以把突发污染源产生、飘动、消逝的整个过程分析得非常清楚,并迅速地掌握较大范围内颗粒物的排放变化。  

该团队与济南生态环境部门合作,将光量子雷达优势应用到大气污染治理,在济南组建了全国首个“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监测网络”,在高新区、历城区、章丘区、济阳区等重点区域布设了7个节点,覆盖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监管人员通过手机查看雷达绘制的“大气污染地图”就能找到污染源,按图索骥快速到现场控源抑尘。

“黑科技”的创新应用在蓝天保卫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据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肖红介绍,1-7月,济南市PM2.5浓度同比改善7.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6.3%,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同比提升12个位次,为历史同期最好名次。济南的蓝天白云逐步成为常态,“泉城蓝”含金量成色越来越足。  

科技创新不仅驱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还带活了新产业。这一技术在济南成功产业化之后,迅速在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应用推广。

水质指数领跑全省

“谁能分辨出哪个是饮用水,哪个是再生水?”9月1日,在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的出水口,工作人员提取了经过净化处理的再生水,再拿一瓶装矿泉水,分别倒进玻璃杯,不管是闻还是看,这道“选择题”难住了大部分人。

这个省内最大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45万吨,经过工艺改造后,出水水质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据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管理处处长李计珍介绍,小清河作为城区唯一纳污和行洪河道,承接沿线约700万人的生产生活废水。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是重要水源之一,因此这些再生水的水质直接影响小清河的水质。近五年来,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新增76.85万吨/日,比2017年末增加60%。

在小清河的五柳岛,济南市民张鲁鹏一家正在遛弯儿,他告诉记者,住在河边的老百姓原来夏季都不愿开窗户,现在天天到水边游玩。“这几年小清河变化太大了!”  

在2017年以前,这条河一直是劣五类水质,一度成为中央环保督察的反面典型。济南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综合采取活水补源、重点治理、生态扩容等措施,打出系统治理组合拳。其中,就包括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实现再生水回用。同时控源截污,城区实施雨污分流,关停搬迁沿河工业企业66家,每年大约减少5616吨COD、600吨氨氮入河。

同步实施生态修复,打造了48公里五柳岛这样的景观风貌带,并建设济西湿地、华山湖湿地、白云湖湿地等沿河生态湿地带,深度净化水体,构建水生态环境体系。其间持续开展的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将人大依法监督与媒体舆论监督、社会群众监督紧密结合,已成为人大依法监督的有效载体和响亮品牌,也为推动全市生态环保工作、改善泉城生态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9年开始,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四连升”,今年1-7月份达到地表水二类水质,达到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华鳑鲏等清洁水体指示鱼种重回小清河,已经发现大量种群,并逐步向下游扩散。小清河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稳步上升,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占比达66.2%。今年以来,济南的水质指数已经连续七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在2022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仪式上,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勤光表示,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已连续举办了25年。25年来,通过这一载体和平台,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解决突出问题,向破坏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行为宣战,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但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任务依然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今年的泉城环保世纪行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在济南东部的工业北路沿线,曾经是“十里钢城”,如今已经完成华丽转身,变成大型城市森林公园。济钢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之后,济南城市投资集团对万亩厂区重新规划开发。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占地780亩的中央森林公园已经建成并免费开放,绿地率高达86%。同步建设韩仓河生态景观带,以防洪防汛为基础,融合生态防护、休闲游赏功能。原来的工业排放大户化身城市“绿肺”,这对于整个东部区域的生态环境都有重大改善。  

章丘区的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获批“国家绿色工厂”“山东省绿色工厂”。前不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最大环轧钢环就产自这家企业。公司总裁高玉和介绍了大锻件背后的大环保,一方面,企业产品主要用于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另一方面,依托院士工作站,采用新的技术工艺,通过增材制造节省30%的原料,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大幅降低。同时,利用厂房屋顶建设了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并于今年7月开始发电,全部投用后,年发电量可达2700万千瓦时。去年投资1000多万元升级废气治理设施,不仅大幅降低了废气排放,而且每年节省21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这家企业已经制定了碳达峰实施方案,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

据泉城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的绿色低碳发展势头强劲。全省率先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清缴任务,获批全省唯一国家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双试点城市”。推进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万元GDP能耗下降6.63%,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全力迈向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强省会”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园区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