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发布 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

时间:2022-08-18来源 : 中国网园区作者 : 董天昕

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编写的《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于今日发布。

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自开行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报告显示,物流服务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已成为沿线国家广泛认同的国际公共产品。

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

随着开行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中欧班列已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是我国与共建国家经贸联系最为紧密的路径。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运送货物530万标箱,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已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等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涵盖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中欧班列是与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载体,紧密了亚欧大陆的陆路联系。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了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覆盖了欧洲全境,形成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中欧班列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开辟了广大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通道。我国河南郑州、重庆等城市的外向型产业在中欧班列开行后,实现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波兰罗兹、德国杜伊斯堡等城市伴随中欧班列的发展,当地生产的特色产品搭乘中欧班列大量销往中国。

中欧班列可以作为“生命通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海运空运受阻,国内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主动对接企业出口需求。2022年以来,已累计开行“定制班列”1150列,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冲击影响。

大力促进中欧班列通关效率提升

近年来,海关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和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通关便利化。

出台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十条措施,包括支持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支持开展舱单归并减少报关次数降低报关成本等,促进中欧班列发展和通关便利。

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作业效率。全面推广应用铁路舱单、铁路运输工具管理系统,实现海关与铁路部门信息交互全程无纸化,减少企业需派员到现场递单、海关人工审核确认等纸质作业环节,提高铁路口岸通关作业效率。

积极支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海关会同铁路部门推动实施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提高中欧班列境内段转关运输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同时,海关积极加强与财政部、税务总局的协作配合,推动以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场站为启运港,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为离境港的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落地实施,增强集结中心功能。

推进中欧班列信息化、数字化

几年来,国铁集团不断推进与海关等行政部门及国外铁路的信息共享,推进中欧班列信息化、数字化,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实现了国际联运办理流程的电子化。2016年,国铁集团开发了国际联运需求自动受理功能,实现了客户互联网提报需求,外方铁路受理结果经互联网反馈。2017年,开发了国联运单填制功能,实现了货协运单、国际货协/国际货约统一运单两种纸质国联运单的100%电子填报和打印。

实现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铁路间信息交换。2017年4月,中俄两国铁路正式签署数据交换协议,并于2018年8月正式开展进出境货物运单和列车编组信息交换。2019年,中哈、中蒙信息交换快速推进。通过与外方铁路的信息共享,大幅提升了口岸站单证交接和运输组织效率。

实现了与海关全面协同作业。国铁集团与海关总署共同推动无纸化通关,组织研发了“数字口岸”系统,通过数字口岸系统,代理企业可提前查看运输和到达信息,足不出户完成海关申报、铁路流向变更等联运手续。根据国内外发车信息,客户可提前办理海关手续,大幅缩短了通关时间、提升了作业效率。

目前,国铁集团正在与多国铁路公司协商推进基于双方电子签名互认的无纸化运输。同时,在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合作机制下,有关各方正在研究各国铁路开展区块链信息追踪的实施方案,将进一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为客户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责任编辑:园区投稿0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