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主题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出台

时间:2021-09-23来源 : 中国网园区作者 : 佚名

近日,天津市发布《天津市主题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2021至2023年天津市将每年认定10个市级主题产业园区,2024至2025年持续深化提升,到2025年底建成30个市级主题产业园区。坚持“抓特色、带整体”,每个主题产业园区聚焦一个重点领域,培育形成现代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打造一批新主体的集聚区、新功能的融合区、新服务的示范区、新基建的先导区、新治理的实践区、绿色发展的标杆区,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指出,主题产业园区建设应突出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向特定空间聚集的基本定位,瞄准新主体、新功能、新服务、新基建、新治理的“五新”发展方向,坚持绿色安全发展要求,建设高品质、高能级的现代产业园区。

聚焦动能转换,发展特色产业。围绕“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产业,在细分重点领域确定一个主导产业深耕细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内驱力。加强前沿领域布局,培育具有较强引领力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

优化产业布局,创设特定空间。主题产业园区一般为园中园,或为独立的小型园区。在中心城区重点布局都市产业园,在其他区域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产业园。都市产业园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万平方米,先进制造产业园占地面积不小于0.3平方公里,原则上不超过10平方公里。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立体开发模式,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激发创新活力,壮大新动能主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聚一批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的领军型企业,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引育一批创新型高成长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壮大若干创新引领的领航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推进产城融合,强化园区新功能。在强化园区水、电路、网、气等生产性配套功能的同时,加速构建“半小时社区生活圈”,在主题产业园区周边就地就近配套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保障公用性住房解决职住分离问题,同时不断完善餐饮、购物、娱乐、金融、保险、通讯、物流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教育、卫生资源向主题产业园区入驻辐射,做到产业发展与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共同提升,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建成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高品质产城融合区。

五是营造产业生态,增强新服务能力。围绕产业链布局服务链,面向企业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提高园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平台化水平。高标准建设集开发运营、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产业服务效率。引育一批市场化的专业服务机构,增强科技研发、科技金融、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等服务能力,打造良好服务体系。

强化数字赋能,升级新基础设施。强化数字化园区建设基础,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推动数字园区建设。聚焦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数据融合、智慧协同、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搭建主题产业园区大数据平台,持续汇集园区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数据,为园区服务提供大数据支撑。强化技术应用场景构建,打造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数字园区,拓展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场景落地空间。

探索业界共治,构建新治理模式。链接多元主体,完善园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专业化园区开发建设机构、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等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园区建设。引入产业促进机构,组建专业化、多元化的园区管理团队,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发挥产业(人才)联盟、行业协会、专业咨询公司等机构的专业优势,共同参与园区管理,提高产业培育水平。

建设绿色园区,筑牢安全底线。树牢绿色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立足源头预防,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强化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降耗,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广环保管家、第三方环境治理等方式,坚决杜绝“两高”项目入驻园区,提升园区绿色化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园区投稿01)
Back to Top